以民生“底色”彰显杭州发展“本色”
时间:2022-12-02 10:15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带领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3.jpg


杭州市养老机构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一角


4.jpg


居民在社区综合体进行体育锻炼


5.jpg


工作人员向群众宣讲相关援助政策


6.jpg


护“杭”先锋500人公益慈善项目颁奖仪式


居家养老服务日臻完善,更多精细化服务送到了老年人身边、床边、手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养老服务,老年人过上了智慧养老生活,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多项服务;家门口社区综合体,一站式涵盖办事、用餐、托管、休闲等多功能;困难群众遇事,网络及时预警、贴心补助送达家中……这些散落在杭州人生活中的温暖场景,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杭州市民政局始终以民生“底色”彰显杭州发展“本色”,聚焦民生主责主业,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坚持党建统领、数字化牵引,紧紧围绕“六大示范区”建设,做实、做优、做强“民心工程”,兜实、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为我市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生动实践、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民政担当和力量。


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打造幸福颐养共富样板

“没想到家门口的食堂,不仅味道好,价格还便宜,以后聚会多个地方嘞!”家住米市巷的周阿姨和邻居在家门口的“天伦之家”养老食堂用餐。清蒸鱼、卤鸭、黄豆炖肉……食堂新开,每日设自选小碗菜、特色套餐、杭帮面等30余种菜品供居民选择,一众来尝鲜的居民对这里的环境和菜品赞不绝口。其实,光看餐厅亮堂的装修、清爽的外观,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一片废墟。因地制宜、深挖潜力,这些年,杭州对标全省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目标,优化配套、重点突破,让家门口的幸福颐养高质高效。

以老人家最关心的吃饭为例,今年杭州市民政推出“全城通”智慧助餐应用场景,打破区域壁垒、户籍限制,改变以往老年人只能在户籍地就餐、只有杭州户籍老人才能享受优惠的限制,老人只要走进挂有“全城通·百膳惠老”标志的老年食堂就可享受优惠折扣——年满60周岁以上8折、80周岁以上7折、90周岁以上5折。各地还可以因地制宜在市级基础上配置个性化优惠,让老年人吃得实惠、吃得明白,目前已有70多家助餐机构加入“全城通”,让杭州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杭州市民政着力构建“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出台加快康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幸福颐养标杆区试点五年方案和幸福颐养享富专项行动方案,并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编制新一轮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专班化解决老旧小区养老用房配建难题,注重挖掘潜能、整合资源,推动已建成住宅小区补足配齐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近10万平方米。市民有居家养老照料、个性化医疗服务的需要,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中风后需要康复、受伤出院需要复健,不用赶去大医院,家门口的康养联合体可一站式搞定;家有认知障碍老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帮一把,让疲惫的家属松口气……截至10月中旬,今年由杭州市民政局牵头的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均已提前超额完成,新增康养联合体24家,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370张,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700余张,相关工作经验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全市养老服务质量满意度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另外,杭州善用数字赋能做精服务,率先在全国创设养老服务电子津贴“重阳分”,目前累计发放资金6.9亿元,率先在全省出台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补贴“补需方”制度,有效解决了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困难。当下,在杭州市227家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智慧助餐、健康支持和无感监测场成为真实的数字感受。17家智慧公办养老院,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让入住养老院的长者能够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颐养生活。


夯实社区管理根基 为城市发展汇聚力量

安静舒适的城市书房、经济实惠的便民餐厅、配置了多种器材的百姓健身房……在西湖区三墩镇,政苑社区服务综合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这里是周边居民享受闲暇时光的“幸福驿站”。目前在杭州,像这样一站式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已有219个。

社区是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杭州市民政局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等力量,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以社区服务综合体为阵地开展组团式、项目化、志愿化服务,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市累计扶持社区服务项目4000余个、惠及群众500余万人次。在拱墅区东新街道东新园社区,辖区内托育服务需求较大,在社区服务综合体内就设置嵌入式0-3岁婴幼儿照护中心,并联动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开展婴幼儿时托服务,有效解决婴幼儿家庭照护需求。

与此同时,各城区还立足自身所需,相继上线“幸福邻里坊”数字化建设平台、“幸福荟”数智平台、“一滨办”等智慧服务平台,落地无人值守的24小时政务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项目,推出在线民生地图,动态实现场地介绍、活动预约、项目体验等场景,让民生服务触手可及。

社区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加强社区服务和管理,离不开社工、社会组织等角色的穿针引线。今年,杭州市民政局发轫社区综合管理,实现城镇每万人配备专职社工20.77人,成功创建省级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17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同时,吸纳更多专业人士和组织加入到社区服务和管理队伍中,着力培育省、市品牌社会组织24家、领军人才38名,新增4A级以上社会组织121家,让社会组织更加有序、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


筑牢兜底保障 更多惠民便民救助场景和政策落地

患有帕金森症,眼下又遭遇肢体二级残疾……余杭区瓶窑镇崇化村的丁香云(化名)一家,这些年省吃俭用,艰难维持着家庭。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11月3日,崇化村帮扶工作人员陆生娣收到杭州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为丁香云申请了残疾人单列户施保;11月18日审批通过;12月,第一笔残疾人单列户施保救助金就顺利入账了。

今年以来,杭州民政借力数字化改革成果,聚焦潜在风险对象,率先在全省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场景,建立了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帮扶低收入人口的长效机制,助力困难群众在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杭州市民政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困人员、低保和低边对象外围的非在册对象,无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在遭遇疾病、意外等情况时,极易滑落底部成为困难人群,所以针对这一群体,需要对其受困情况开展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类帮扶。

余杭区民政局社会救济科科长罗洪很有感触,以往困难群体主动发现主要依赖于基层网格员走访排摸,精准识别较难。还有不少困难家庭因碍于情面或不懂政策,游离于帮扶之外。精准找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至关重要。而现在,只要系统里有预警,基层工作人员就能上门,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据统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场景这一应用于今年6月在“浙里办”App上线, 截至10月底,已对全市14万户低收入家庭开展常态化监测,为7875个触发预警的家庭提供多元化帮扶救助。

除了打造一套困难群体动态监测、主动发现、综合帮扶的全链条闭环救助机制之外,杭州市民生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今年我市低保、特困及孤儿养育标准提高10%,位居省会城市前列,“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入选全省共富第二批试点,高质量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验获全省推广。当下,以市级救助站为“区域性中心站”,所辖的五个中心市辖区为一级响应区,其余八个区、县(市)救助站为“卫星站”的“一心多卫”救助格局业已形成。


凝聚每一份爱 让“善城杭州”温暖更多人

“以前不知道将老爷爷从轮椅挪腾到床上,要这样出力,在培训班上学到新技能马上就能用。”“孩子愿意和我们说说学校的事儿,多亏志愿者的悉心开导和陪伴!”这些来自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的基层群众的心声,是我市探索开展民生共富结对共建的生动践行。

今年3月,杭州市民政局召开全市民政系统民生共富结对共建推进会。西湖区、萧山区、拱墅区分别为牵头单位,组建共建团队,设立市级“携手共富专项基金”,重点提升“一老一小一困”民生服务,已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希望小书房、困境儿童夏令营等活动,均收获基层的好评。

这些年,杭州市民政系统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模式,善的触角延伸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目前,我市慈善信托备案214单,备案资金12.58亿元,持续保持全国领跑。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8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现代社区慈善信托项目。累计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52家,其中余杭区已实现镇街社区基金会全覆盖。全市成立慈善基地14家, 2022年1-10月,各区(县、市)慈善总会募集资金2.8亿元,救助支出3.2亿元,惠及33万人次。

一个个饱含大爱的数字证明,彰显着磅礴的慈善力量,助医助学、健康守护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活动落地实施。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杭州更是不遗余力,率先在全省成立14家市、区(县市)未保中心,建成192个乡镇(街道)未保站、26家儿童友好社区、2500余家“儿童之家”,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善款募集工作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杭州市民政系统不断拓宽善款募集渠道和方式,比如探索慈善信托“穿透开票”,开具了全国第一单有地方政策保障的公益性捐赠票据。今年8月,全省首个由金融机构以慈善信托形式与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慈善信托正式落户杭州上城区,10家金融机构现场捐赠资金1100万元,计划三年基金规模达到1个亿,并通过慈善信托形式保值增值、助力共富。杭州市慈善联合会的成立,以打造行业性、枢纽型、平台型慈善组织为目标,切实凝聚更多慈善合力。

与此同时,数字赋能,指尖上的公益,让慈善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在“浙里办”App的“慈善杭州”数字化平台,已上线试运行“我要求助”“我要行善”“我要信托”3个场景,让慈善资源精准对接慈善需求,市级283家慈善组织同步入驻“浙里有善”,位列全省首位,让慈善力量温暖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