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重磅发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12条”
时间:2022-12-01 10:15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1月30日,杭州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会在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召开。

来自杭州市直属部门及各区县市主要负责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代表,杭州都市圈、杭甬双城记相关城市代表,以及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双创平台等代表,近500人参会。会议绕不开一个关键词——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继今年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发布《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之后,本次会议又重磅发布了《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旨在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瞄准“四大目标”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根据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杭州将锚定“四大目标”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全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构建万亿级科技大市场。具体而言就是:

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建设科技成果线上线下路演中心,吸引集聚颠覆性技术落地,推动100项以上标志性科技成果转化,5000件以上发明专利产业化;

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商业化开发等国内领先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支持和培育300个以上早期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打造全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建设500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和成果转化园,打造全市域、全要素、全周期的线上线下孵化体系,吸引100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来杭转化成果,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在全国前列,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构建万亿级科技大市场。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技术交易中心,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交易生态系统,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五年翻两番,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总和超10000亿元,打造全球科技服务中心核心区。


指明路径 重磅发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12条”

为实现这“四大目标”,11月30日杭州重磅发布的《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成果供给、转化链条、转化交易、机构发展、科技金融等5部分提出了12条具体支持措施。

在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方面,杭州支持科研平台加快转化科研成果,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例如,杭州对科研机构按绩效给予年度最高500万元资助;对国省市重点科研项目按一定比例或实际研发投入与绩效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不等资助;对试点单位按赋权改革成果数每项5万元、年度最高100万元给予奖励。

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方面,杭州提出支持概念验证中心与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建设。例如,对列入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名单的,给予50万元资助;对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按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成果转化园按绩效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方面,杭州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以及开展技术交易活动。例如,杭州对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按实际技术合同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或新增量,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按新增登记技术交易额,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在促进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方面,杭州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并支持举办各类成果转化活动。例如,杭州对首次上规的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实际服务绩效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促成交易的技术经纪(经理)人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并根据活动绩效给予举办单位最高300万元资助。

在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方面,杭州提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40%,产生的增值收益让渡比例最高可达100%,可以其出资额的50%为上限给予风险补偿。同时,杭州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对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2年以上的创投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与《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匹配的是,现场还发布了《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并为杭州首批15家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授牌。

何为概念验证中心?简单来说,就是进行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邀请专家为实验室科研成果“把关”,挖掘与释放科研成果的商业价值,淘汰不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成果),打通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也就是说,通过《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等方案政策的落地,杭州科技成果转化将按下“快进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今年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强调:“在全省推进‘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上,杭州必须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全力打响‘杭州服务’品牌,在带动全省上扛起头雁担当,在服务全国上发挥更大作用,重点是建设‘两地四中心’。”

这里的“两地”,即建设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显然,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中心工作。此次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推进会的召开,彰显出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决心、信心和雄心。

“杭州将以首选地建设为支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杭州科技工作新局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扬说。


房建成:科技创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

对于杭州而言,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浙江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我的理解就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示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样本。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科技创新是重要路径。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推进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会有幸福生活。浙江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坐拥绿水青山,杭州更是绝美的“人间天堂”,经济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我从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杭州一年多了,目的就在于建设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何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单而言,就是创造一个极端的环境条件,做原始创新的科学技术研究。这种原始技术最终也需要产业化,科技创新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创造其最大价值,也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我们靠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就能取得发展,但现在不行了,该学的我们都学得差不多了,还需要学的国外不让我们学了,核心技术还要卡我们的“脖子”,我必须要科技自立自强,要在一些新的领域去开拓创新,这就需要打造创新策源地,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大家都知道,科研平台的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贵州的“中国天眼”、怀柔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张江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都建了很长时间,国家投入了巨资。杭州发布“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12条”,为科学技术的源头创新提供一个平台,非常好,非常及时!

下一步,我希望运营好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帮助北航在这儿建设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把高层次人才都聚集起来,让大科学设施里的一些原创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转化落地,并支撑产业快速发展。


周扬: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我们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也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直是个大难题,需要在成果的供给、技术的需求、政府的服务等方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水平,为此我们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4个工作体系”,建立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3个就地”工作专班,压实重点在研项目清单、科研成果清单和拟转化项目清单“3张清单”,重点推动“16项任务”,支持各区、县(市)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服务和跟踪。

二是要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服务。一方面,要找准新赛道,抓好12条首选地政策的落地;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要尽快投运,开展技术交易撮合、技术供需对接、科技金融支持等服务。另一方面,要打造新特色,培育科技中介服务等领域规上企业;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实现五大产业生态圈全覆盖;成立50亿规模的成果转化基金,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有效对接。此外,还要塑造新优势,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打造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全国创新创业梦想实践地,构建万亿级科技大市场。

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以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为契机,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这就要求政策落地见实效,服务保障提质效,氛围营造促成效,要全力以赴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丁列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杭州召开创新大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对成果转化、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重视,深感温暖,备受鼓舞。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非常重要,我有亲身感受。2002年,我带着团队回国创办了贝达药业。通过近十年艰苦攻关,2011年研发出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药上市11年,已惠及40多万晚期肺癌病人,销售和赠药都超过100亿。2020年,我们又研发了第二个针对肺癌的靶向药贝美纳,再次打破进口药垄断。去年,我们第一个大分子药贝安汀也获批上市,填补省市空白。另有两个创新药去年申报上市,获批在即。

贝达的成功,印证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性。作为医药创新为主的高新企业,我们将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推动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几年,我们每年把营业收入的40%投入研发,在研项目超40项,主要针对重大疾病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新药,已申报专利1070件。今后,我们将继续瞄准前沿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另一方面,我们不仅打造了贝达梦工场,配套了生物医药基金,还将与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公司合作,就是为了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